首页 社会 正文内容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

大久久 社会 2022-08-20 00:08:24 175 0

1620年,苦熬38年,刚当皇帝29天的朱常洛,吃了两粒“红丸”死了。他死前,郑贵妃进献的8名美人,连续7天被招幸。有时,一次还是几个人一起侍寝。

做了19年太子,当了29天皇帝,38岁朱常洛的人生堪称是一个传奇,充满了神秘色彩。

因为只做了29天皇帝,龙椅还没暖热,朱常洛就一命呜呼,成了历史上的短命皇帝,也被称为“一月天子”。
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1张



在回答红丸案是什么之前,我们得先来捋一下朱常洛的人生轨迹,以及围绕着这位爷身边的几个关键人物。

朱常洛的出身只是一个意外,也许正是因为太意外,才让他的人生注定不能像其他人那样,过得那样顺遂。

1581年,18岁的万历皇帝精虫上脑,趁母亲李太后不在,偷偷临幸了一个小宫女王氏,致其怀孕,但却抵死不认账。

李太后甩出证据说:看你自己干的好事。

万历皇帝看着《内起居注》上白纸黑字的记录,低头认错,承认是自己一时兴起,没管住自己下半身,这才有了这个孩子。

李太后一听,欣喜异常,决定让宫女生下孩子。

“吾老矣,犹未有孙。果男者,宗社福也。母以子为贵,宁分差等耶?”

李太后的意思是说,我已经老了,还没有自己的孙子,如果王氏能生下男胎,万历帝要“母凭子贵”。

万历帝无奈,只能封宫女为王恭妃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2张



不久后,万历帝的长子朱常洛降生,这个孩子的出生,让太后狂喜不已,老朱家终于有后了,可万历帝却愁眉不展。

因为这个孩子,不是他心爱的女人郑贵妃生的。

这人啊,摊上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命。

这当爹的,不喜欢就不喜欢呗,给不了孩子父爱,那最起码别搞特殊对待啊。

万历帝偏不。

万历帝对朱常洛是百般刁难,既不关心他的教育,老大不小了,还不让他读书,还不让他和自己的生母见面,还把他的膳食、衣服、侍从削减到蕞底限度。

一个孩子,在深宫之中,享受不到父爱,连见亲生母亲的权利也被剥夺了,这是何等凄惨。

史书记载,万历皇帝还听信郑贵妃的床头风,竟然派人去验证朱常洛还是不是童男子。

万历皇帝的这波操作,让朱常洛每天活得战战兢兢。

好在,皇宫里,还有那么一些光亮,穿透阴霾,照到了朱常洛的身上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3张



万历皇帝的原配妻子王皇后,很是同情朱常洛的遭遇,她常常把朱常洛叫到自己宫里,对他嘘寒问暖,照料他的衣食,给予他精神上的安慰。

王皇后是万历皇帝的结发妻子,嫁给万历皇帝时只有13岁,结婚头几年,和万历皇帝的婚姻还算说得过去。

可惜的是,王皇后体弱多病,只生了一个嫡长女荣昌公主,却一直没生下儿子。

1582年,求孙心切的李太后,干脆一下子给18岁的万历皇帝,在一天之内,娶了9个嫔妃。

一天给儿子娶九个媳妇,李太后这操作也是非常人可以做得出来的,这意思就是,地已经有了,就看你自己能不能种出来庄稼了。

这九个人之中,就有后来宠冠后宫的郑贵妃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4张



郑贵妃的到来,给王皇后形成了一种实质性的威胁,她明白,在明朝皇帝中,有废后的例子,她很担心自己的后位不保,因此常常郁郁寡欢,这就更加被万历皇帝冷落。

史料记载,王皇后对郑贵妃很嫉妒,却也不敢流露,长期压抑,导致她变得“悍戾不慈”,虽然她对皇帝的所作所为不干涉,也不为难其他妃嫔,但她却把仇恨发泄到无辜的宫女太监身上。

据《酌中志》记载:王皇后身边的宫女太监多数遭到杖刑鞭打,死者不下百余人,近侍内官很多戴上墩锁的刑具。

但关于这个说法,我个人却认为未必是事情的真相。

虽然《酌中志》的可信度挺高的,但这本书还记载了,万历皇帝虐待宫女太监,杖刑过重,日夜戴上墩锁,加上时疫,导致死亡的十之有八。

这件事,十有八、九是,王皇后和万历帝一起居住,成了他的背锅侠。

当然了,事情也可能是真的。毕竟人性也是复杂的,一个失宠的女人,深宫难熬,身心都得不到发泄,那欺负弱小的宫女太监,逻辑上是说得通的。

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,王皇后这个嫡母,对待其他妃嫔生的孩子,尤其是没娘的孩子,还算不错。

她除了时常接济朱常洛,给他以关怀外,还在李敬妃死后,抚养大了她的两个孩子,皇六子和皇七子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5张



或许,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,王皇后也有私心,郑贵妃那么受宠,她自己又没有儿子,对皇长子朱常洛好,往近了说,是对郑贵妃的一个反击。

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,而朱常洛,则是郑贵妃的头号敌人啊,毕竟,他是郑贵妃的儿子通往帝王之路的拦路虎。

往远了说,对朱常洛好,皇后不会吃亏,这也是一笔感情投资,因为在大明朝立储君,有这样的规定:长幼有序、有嫡立嫡,无嫡立长。

投资朱常洛,就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6张



说到这里,这就要说一下,长达十几年的国本之争了。

万历皇帝一直不喜欢皇长子朱常洛,无非是因为他不是自己所爱的女人生的孩子。

这个女人就是后来的郑贵妃。

据说,郑贵妃喜欢读书,给了万历帝不一样的体验。

其他女人都把万历帝当做天子,伺候他的时候小心翼翼,而郑贵妃偏不,她会撒娇,敢和万历帝开玩笑,还能说笑话引万历帝开心。

也许正是因为高处不胜寒,万历帝这个高高在上的人,他虽然什么都有,但却缺少一个普通人的快乐,而这一点,恰好被聪慧的郑贵妃看透,她投其所好,给了他精神上的慰藉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7张



史料关于郑贵妃爱读书的说法,我不太同意。

从后面郑贵妃的一系列神操作看,她顶多是知道如何拿捏男人,在驾驭老公方面有些别人没有的心得外,情商智商方面,说她聪慧,是抬举了她。

但不管如何,在后宫生存,只需要两个条件就可以,一是抓住男人的心,二是肚子争气。

这两点,郑贵妃都做到了。

1586年,皇三子朱常洵出生,这个孩子的到来,真正拉开了长达十几年的“国本之争”。

实际上,在朱常洵之前,郑贵妃还生过一子,皇次子朱常溆,只是这个孩子出生当天就夭折了。

《先太常公传略》记载,郑贵妃身怀皇第二子时,宠冠后宫已三年矣,明神宗与之戏逐,而伤身,致皇二子早夭。郑贵妃因而怨怼于明神宗,神宗怜惜贵妃,便与其私下盟誓,若再有生子必立为东宫。后皇第三子出生,明神宗果然特加优待。
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8张



国本之争就是围绕朱常洵和朱常洛两兄弟展开的。

万历皇帝(就是明神宗了)想要废长立幼,可是群臣不答应啊,自己不能在祖制上做文章,就抬出来王皇后做挡箭牌。

万历皇帝采取了拖延政策,他告诉群臣,不是我不想立啊,你们看皇后那么年轻,完全有可能生下嫡子,如果现在立了皇长子,那皇后一旦生了嫡子,岂不违背了立嗣原则。

王皇后是个聪明人,她自知自己身体不好,再生的可能性很小,她力挺朱常洛为太子。

此后的十几年时间,因为立储的事情,大臣们和万历皇帝展开了拉锯战。

1593年,李太后生辰之时,王锡爵再次重提立嗣之事,万历皇帝还是以“中宫有出,奈何?”搪塞他。

王锡爵继续进言说:“此说在十年前犹可,今元子已十三,尚何待?况自古至今,岂有子弟十三岁犹不读书者。”

这话的意思是,这个借口您都用了十年了啊,再说,皇长子已经13岁了,哪里还有13岁的孩子不读书的道理?

也不知道是万历皇帝良心发现,还是大臣们逼得太紧,1594年时,他终于下诏,命皇长子朱常洛出阁读书,辅臣轮流侍班,礼节依太子出阁读书的旧制。

尽管如此,朱常洛还是没享受到他应有的待遇,他学习的用具和依从都不是一个皇长子的标准。

可不管怎样,好歹能读书了,也是一大进步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9张



眼看着和太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遥,可万历皇帝又没动静了。

这一拖又是5年,眼看王皇后身体越来越差,大臣们急了,这敢情是准备把王皇后拖死,到时候郑贵妃上位,自然而然她生的朱常洵就是嫡子了。

群臣拿万历皇帝没办法,立储之事只能悬着。

李太后看不下去了,把儿子叫来问话:“你为什么不把朱常洛立为太子?”

万历皇帝漫回答:“因为他是宫女的儿子。”

李太后听后大怒,厉声说道:“你也是宫女的儿子!”

万历皇帝当即直冒冷汗,跪地给李太后赔不是。

话都到了这份上,万历皇帝也没啥退路了,他心不甘情不愿地立了朱常洛为太子。

这一年是1601年,朱常洛19岁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10张



是的,你没看错,李太后当年的确是宫女,但她却是一个不一般的宫女。

李太后原名李彩凤,父亲是位普通的乡村泥瓦匠。

为了生计,泥瓦匠父亲把15岁的李彩凤送往裕王府当了一名使唤丫头,这里的裕王就是后来的明穆宗朱载垕。

在裕王府,李彩凤的工作是服侍裕王继室陈王妃

怎么说呢,人要走运的时候,连老天爷都会帮你。

裕王的原配李王妃早逝,她生的两个孩子也早夭了,陈王妃为裕王生过一个女儿,不久也夭折了,从此再也没有生育。

李彩凤呢,不知怎么地就被裕王看上了,被他收到房里,做了侍妾。说来也是肚子争气,李彩凤在进裕王府的第三年,生了一个儿子,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朱翊钧。

两年后,她又为裕王生下第二个儿子,即是后来的潞王。

凭着这两个儿子,李彩凤由一个卑微的王府宫女晋升为侧妃,由此开始了自己开挂的人生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11张



1573年,只有10岁的朱翊钧万历皇帝登基,当时的李彩凤也不过只有28岁,就以皇帝生母的身份由贵妃做了太后。

因为万历皇帝年龄太小,很多人都不服气。

这时候,李太后出面,做了两件事:

第一,撤换司礼监掌印太监,将孟冲换成了冯保;第二,撤换内阁首辅,将高拱换成张居正。

可别小瞧这两件事,这可不是简单的人事变动,这个举措使得已经日渐衰落的明朝又恢复了生机。

所以说,从这件事看,李太后不止是肚子争气,她还有识人的能力,是个有智慧的女性。

说完李太后的身世,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知道儿子临幸自己宫内的王宫女(太后可能想到了自己在裕王府的遭遇),致使宫女有孕后,李太后没有责罚宫女,而是帮她争得了一个机会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12张



人和人真的没法比啊,同是宫女出身,同是生了儿子的人,可李太后和王恭妃的人生却不一样。

虽然在母亲的强大压力下,万历皇帝封了朱常洛的生母为王恭妃,可她却没有享受到应得的待遇。

她和自己的儿子一样,都是被万历帝所厌烦的人,又被郑贵妃当做眼中钉肉中刺,在宫里,虽然她顶着恭妃的名号,却没有享受到一个妃子该有的待遇。

宫里的那些人,特别会踩高拜低,见皇上不待见王恭妃,或者是受了某些人的指使,故意苛待她。

长达数十年,王恭妃被幽禁在景阳宫,整整十年没有和儿子见面,即便朱常洛做了太子,她也没有得到晋封。

哪怕后来做了贵妃,依旧是有名无实,一直被幽禁着,还因为思念儿子哭瞎了双眼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13张



1611年,王恭妃病危,万历帝这才允许朱常洛去见母亲一面。

双目失明的王恭妃见到儿子,拉着儿子的衣角:“儿啊,你终于长大成人了,我死而无恨。”

《先拨志始》记载:临终前,母子见面本欲有话说,但王氏察觉到屋外有人,低声提醒道:“郑家有人在此”。于是直到咽气而死,母子俩默默相对痛哭,不敢说话。郑贵妃派的人一直等到王氏气绝,才允许太子给母亲收敛。


这位可怜的女人,在深宫中苦熬了近30年,却始终没有盼到出头之日,就这样离开了人间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14张



其实,做了太子的朱常洛也有自己的苦恼,他19岁被封为太子,自己的寝宫却还是破陋不堪,而且防卫很差,只有几名老弱病残的侍卫来防守,这也就为后来的梃击案行了方便。

做了太子的朱常洛也不轻松,万历帝对他依旧不闻不问,甚至告诉他非召见不得觐见。

1615年的一天,一个叫张差的大汉,手里拿着一根大木棍,大摇大摆进了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,他把守门人打倒在地,直奔太子的卧室,准备刺杀太子。

张差被抓后,审来审去的,就牵扯出了郑贵妃,郑贵妃为了自保,找万历帝求情,万历皇帝给她指了一条生路。

“廷议汹汹,朕也不便替你解免,你自去求太子便了。”

果然,“心软”也是一种软肋啊。

郑贵妃哭哭啼啼去找朱常洛求情,一阵哭天抹泪的,让朱常洛软了下来。

史载,太子“乃缘帝及贵妃意,期速结”

梃击案,因此很快草草结案,郑贵妃毫发未损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7张



说到这里,不得不说一下郑贵妃了,我前面说过,说郑贵妃聪慧,是抬举了她。

郑贵妃的“蠢”,从这个梃击案就能看出来,刺杀太子能是儿戏的事情吗?看她找了个什么样的人,一个大汉拿个木棍就冲了进来,这也太儿戏了吧。

可郑贵妃尽管“蠢”,却傻人有傻福,因为得宠,尽管她各种作妖,却没人能真正把她怎样。

哪怕她的儿子朱常洵已经封王,却赖在京城不肯去封地,也没人敢说任何话。

按照明朝祖制,所封藩王必须住在自己的封国里,非奉旨不得入京。

朱常洵恃父母之宠,一直住在皇宫中十多年,不肯赴封国洛阳。

李太后知道自己大限快到了,决定亲自解决这个麻烦,她问郑贵妃:“福王何未赴封国?”

郑贵妃沉着地回答:“太后明年七十寿诞,福王留下为您祝寿。”

李太后冷冷地反问:“我二儿子潞王就藩卫辉,试问他可以回来祝寿否?”

一句话,让万历帝很是尴尬,再无留福王的理由,就让他去了封地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16张



老太后真的是考虑周到,她知道,她的话还有点威慑力,她在一天,就还能镇住郑贵妃,所以,她在临死前,为太子朱常洛做了这最后一件事。

朱常洛,从立皇太子到继位,又是十九年。在这十九年里,他一天也没有放松过,唯恐被废。

尤其是,朱常洵始终不肯去封地,郑贵妃又各种搅局,这两个人的存在,就是由太子到皇帝之路上的不确定因素。

福王朱常洵离开北京到洛阳封地,让朱常洛稍稍松了一口气,觉得太子的位子,应该是稳坐了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17张



1620年,万历皇帝驾崩,苦熬38年的朱常洛继位,然而,他只做了29天皇帝,就因为食用“红丸”而猝死,红丸究竟是什么?真相又是什么呢?

明光宗朱常洛继位,郑贵妃担心自己会被报复,为了讨好朱常洛,她想了一条好计策。

她精心挑选了八名美人,把她们打扮的漂漂亮亮,送到了朱常洛面前。

朱常洛见了美人,就全部笑纳了。

据说,他对这八名美女很满意,连续招幸了7天,而且有时候,一晚上还是几个人一起,这样,他的身体很快就被搞垮了。

太医诊断“精损严重”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18张



朱常洛这个人,还真的命苦,好日子才刚刚开始,还没来得及享受,就病倒了。

有意思的是,太医院那么多太医不用,朱常洛却让一个御药房太监崔文升去给自己看病。

结果,崔太监一出手, 就大手笔给朱常洛开了很猛的一副“泻药”,因为他觉得朱常洛欲火太大,需要降火。

结果,朱常洛吃完药后,腹痛难忍,狂泻不止,一天一夜,拉了四十多次。

这个崔文升呢,原来是郑贵妃身边的人,这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,这件事是郑贵妃让他干的。

《明史·崔文升传》中记载:“文升受贵妃指,有异谋。”

当然,这个也只是后人推测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19张



崔文升的泻药,无异于雪上加霜,使得朱常洛的身体更加糟糕。

这时候,有个鸿胪寺官员李可灼,找到朱常洛的贴身太监,他说自己有仙丹要进呈皇上。

也许是病急乱投医,朱常洛一听说有仙丹,高兴异常,召见了李可灼,并让李可灼为自己诊脉,完事后吃了一粒巴豆大的红药丸。

不知道是心理暗示,还是药性所呈现的假象,吃了药的朱常洛感觉神清气爽,一下子有了精神头。

于是,他又服用了一粒这种来路不明的药丸。

可惜的是,这一切都是假象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20张


1620年9月1日,朱常洛驾崩。1620年9月1日,做了29天皇帝的朱常洛驾崩。

这就是红丸案的由来。

红丸案和梃击案一样,也是一个糊涂案件,虽然大家猜测和郑贵妃有关,可也找不到直接证据。

朱常洛的死亡真相究竟是什么?

我个人认为,红丸不是导致朱常洵驾崩的直接因素,朱常洛身体当时已经亏空严重,崔文升开的泻药和李可灼进献的红丸只是加速了他的死亡。

那这个红丸究竟是什么呢?

有的人认为:这李可灼进的就是红铅丸,只是一种普通的房中药。它是以红铅为主,人参、鹿茸等药为辅,其他还有女人经血、妇人乳汁等,当时服下,会觉得精神一振,很有效果。

直白点说,红铅丸就是“春 药”。

也有人说,这种药丸是道家的“金丹”,吃完后虽然不能长命百岁,但也不至于要人命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21张


《泰昌朝记事》中记载:“上体素弱,虽正位东宫,供奉淡薄。登极后,日亲万机,精神劳瘁。郑贵妃复饰美女以进。一日退朝,升座内宴,以女乐承应。是夜连幸数人,圣容顿减。”

根据这段话可以推断,朱常洛本来就体弱,虽然后来做了太子,但饮食上也没跟上。身体底子本来就单薄,又加上刚登基,很多事情等着处理,本来朱常洛读书就不多,当太子期间也没有得到历练,这难免会让他感觉力不从心。身心本来已经够疲劳的了,又不知道克制,在男女之事上又耗费了太多体力,导致身体被掏空。

这红丸本来是大补的,能补阳,这类药正常人吃了无性命之忧,可朱常洛却虚不受补,服用了只能是火上加薪

我个人认为,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被忽略了。

朱常洛是在极度压抑的环境中长大的。这38年来,他一直夹着尾巴做人,每天活得战战兢兢,神经始终处于紧绷状态下,做了皇帝后,彻底放松了下来。常言道“大喜之后是大悲”,朱常洛心理上的这个大跨步放松,也是一个诱因。

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?真相到底如何? 第22张


总结

朱常洛的死,其实是万历皇帝一手造成的,他“宠妾灭妻”的行为,早已经为后来的种种悲剧埋下了伏笔。

《罪惟录》记载:“及登极,贵妃进美女侍帝。未十日,帝患病。”

郑贵妃一心一意为自己儿子谋前程,恐怕她也没想到,这些因她而起的几大案,终究被人利用,为宦官专权行了方便,结果,把大明王朝的运途全折腾没了。

她和万历皇帝的爱情结晶,福王朱常洵也落了一个很凄惨的下场。

史料记载,李自成俘虏朱常洵后,见他长得肥头大耳,就让人把他的衣服拔干净,把他剥光洗净,然后大卸八块,和几头鹿一起,放到锅里炖了,还美其名曰“福禄宴”。

李自成与一众将官,将其做了下酒菜,吃了个饱。

说来也是滑稽,这争来争去,到了也不过是一场空。

如果可以选择,当年,那个在李太后身边的小宫女,宁可嫁个普通人,生个普通孩子,一家人在一起,过个平常小日子。

欢迎 发表评论:

文章目录
    搜索